中国最新研究:空腹血糖持续升高,或可致冠脉钙化风险增加179%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能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空腹血糖的具体诊断值:空腹血糖值<2.8mmol/L,并且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则考虑为低血糖。空腹血糖值>6.1mmol/L且<7.0mmol/L,可考虑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值≥7.0mmol/L,考虑为糖尿病,建议再次复查空腹血糖,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长期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会对身体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并与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及增加炎症反应和钙化因子表达等途径,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近期,阜外医院刘芳超等发表的一项基于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研究发现,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34%。高血糖导致血管炎症、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加速动脉硬化和钙化过程。具体来说,该研究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1 113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9.7岁,其中男士占47.0%)。根据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50.0 mmol/L组(n=495)50.0~55.9 mmol/L组(n=345)56.0~69.9 mmol/L组(n=176)≥70.0 mmol/L组(n=97)其中,42.9%存在冠脉钙化(冠脉钙化评分>0分)。随着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冠脉钙化比例逐渐增加。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50.0 mmol/L组、50.0~55.9 mmol/L组、56.0~69.9 mmol/L组及≥70.0 mmol/L 组中,存在冠脉钙化的研究对象分别占32.9%、46.7%、54.6%和59.8%。其中,冠脉钙化评分为1~100分、101~400分、>400分者占比分别从18.8%、9.9%、4.2%(<50.0 mmol/L组)增加到20.6%、20.6%和18.6%(≥70.0 mmol/L组),见图1。这项研究发现,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与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低于50.0 mmol/L的人群相比,累积空腹血糖在50.0~55.9 mmol/L的人群冠脉钙化风险增加43%,而在70.0 mmol/L以上的人群则增加了179%!每升高10 mmol/L的血糖,冠脉钙化的风险增加34%。同时,高血糖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促使血管炎症和动脉硬化加剧,同时还能刺激平滑肌细胞转变成骨细胞,加速血管钙化的发生。空腹血糖如何降低?饮食控制:低GI食物选择:选择全谷类(燕麦、糙米)、豆类(豆类、豆腐)、蔬菜和水果等低血糖指数(GI)食物,避免高GI食物(如白面包、甜点)。均衡饮食: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控制每餐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量。控制饮食时间:规律进食:保持每天三餐规律,避免长时间禁食或过度饥饿,以免血糖波动过大。避免夜间过度进食:晚餐尽量早吃,并且控制食物量和种类,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增强肌肉质量,促进更多的血糖被肌肉吸收和利用。体重管理:减肥:对于超重或肥胖者,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压力:应对压力:学习放松技巧、进行心理疏导或参加瑜伽、冥想等有助于减轻压力,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监测:定期测量空腹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以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持续血糖监测(CGM)通过每3分钟测量一次的方式,实时监测血糖变化,并提供趋势信息,帮助识别高低血糖风险。基于CGM数据,患者可以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精确控制血糖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并改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李晨阳, 刘芳超, 陈恕凤, 等. 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 444-45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5.003
得了糖尿病的人,最后多因4个原因去世!现在控制还来得及
2024年1月24日,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期刊发表了题为《1型和2型糖尿病死亡负担:基于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死亡负担贝叶斯分析的2030年预测》研究报告。报告对1990~2019年30年间中国和全球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十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数据表明,仅2019年,我国就有超17万人因糖尿病死亡,其中“40-44岁”、“70-74岁”分别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年龄。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40-60岁患者预期寿命缩短4-10年。据估计,2017年全球约有4.76亿糖尿病患者,137万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的患病率正以每年2.5%的速度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5.7亿,死亡人数预计将达到159万。[1]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系列相关的糖尿病并发症。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糖友患了十几年的糖尿病,但是血糖依旧控制平稳,也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而有的糖友才患病两三年,各类糖尿病并发症就接踵而至了。其中的差别想必很多糖友也是很清楚的,糖尿病最可怕的还是一系列并发症对身体的伤害,倘若血糖能控制平稳,对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的身体是有好处的,而糖友们积极控制血糖,日常坚持监测血糖,目的也是为了延缓并发症的到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患上这个疾病后需要终身控制。然而,如果不及时控制疾病,糖尿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临床上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也发现很多糖友的并发症之所以恶化如此之快,其中四种最常见并最具致命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血糖长时间高于正常范围,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酮体,进一步酸化血液。这种情况危及生命,常表现为呼吸深快、口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高血糖时,身体无法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因此开始分解脂肪以供给能量。这个过程产生的酮体在体内积累,导致血液酸度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导致昏迷、肺水肿甚至死亡。预防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控制血糖,定期锻炼和饮食管理。低血糖症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发生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后,或者因为饮食不规律等其他原因。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抽搐和死亡。为了预防低血糖,患者需要按时进食,并且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在注射胰岛素前,应检查血糖水平以确保安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对心脏血管产生损害。高血糖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脏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是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心脏病和中风是可能致命的并发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并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时间高血糖损伤肾脏而引起的。肾功能受损会导致尿液异常,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等问题。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患上糖尿病后管控好血糖是非常重要的,糖友们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水平,保持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限制摄入糖分和高脂肪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平常要积极做好体检,定期检查眼部、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的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也要学会服药知识,打胰岛素知识,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了解急救知识。虽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可能致命,但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来预防这些并发症。当然,患上糖尿病并不意味着就必然会出现并发症,只要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积极采取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完全是可以做到的。愿每位患有糖尿病的朋友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参考文献:[1] :Dong C, Wu G, Li H, Qiao Y, Gao S.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mortality burden:Predictions for 2030 based on 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of China and global mortality burden from 1990 to 2019. 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 2024 Jan 24.DOI:10.1111/jdi.14146, PMID:38265170
最新研究!糖友在这个时间段运动,死亡风险降低76%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有效管理糖尿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中运动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许多好处,包括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改善心理健康。运动时间的选择对于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的波动和整体控制。近日,糖尿病顶刊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项研究——中度至剧烈体力活动的时间、肥胖成年人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Timing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icr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With Obesity),研究结果指出,患有2型糖尿病或肥胖的成年人晚上中等至剧烈有氧运动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具有最大的益处。这项研究一共纳入了29836名肥胖(BMI≥30 kg/m2)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2.2岁,其中2995人患有2型糖尿病。在为期7.9年的随访期间,有1425名受试者死亡,3980人患上心血管疾病,2162人患上微血管疾病。中等至剧烈有氧运动是指持续时间≥3分钟的运动。研究人员将运动时间分为3个时段:上午(6:00-12:00)、下午(12:00-18:00)、晚上(18:00-24:00)。研究发现,与上午(风险降低33%)和下午(风险降低40%)相比,晚上运动的死亡风险最低(风险降低61%)!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的风险与死亡风险也如出一辙,晚间运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6%,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7%。而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中,晚上运动使死亡风险降低76%,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46%,微血管疾病风险降低48%,这一结果显著优于上午和下午的运动。研究者表示,虽然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他们猜测这与血糖的昼夜节律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的昼夜节律受到影响,他们在晚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好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并在夜间至清晨逐渐恶化。因此,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运动,可能通过直接影响这些途径,从而获得更好的代谢效果。此外,由于β细胞功能和葡萄糖耐量也有昼夜节律变化,晚上进行运动能最有效地改善β细胞功能,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友运动小技巧,请收藏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是管理血糖水平和整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以下是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进行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力量训练:如举重、弹力带锻炼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柔韧性和平衡练习:如瑜伽、太极等。这些运动可以改善柔韧性和平衡,减少受伤风险。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循序渐进:从轻度到中等强度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一次性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或其他健康问题。定期调整:根据身体反应和健康状况,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合理的运动时间和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分成每次30分钟,每周5天。结合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注意运动前的饮食合理进食:在运动前1-2小时适量进食,确保有足够的能量进行运动,但避免过饱。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供应。监测血糖水平测量血糖: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特别是对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患者。持续血糖监测(CGM)可以每3分钟更新一次血糖数据,帮助患者实时了解运动过程中血糖的变化。这对于防止低血糖和高血糖尤为重要。通过CGM数据,患者可以在运动前了解自己最近的血糖趋势,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