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股票代码: 300298
饮食
运动
并发症
医生讲糖
血糖检测
超10万人研究,这种“隐形”食品会显著增糖尿病风险!
近年来,超加工食品的消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超加工食品通常包括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品,如糖果、软饮料、速食面、薯片、加工肉类等。这类食品通常经过高度加工,含有多种添加剂、防腐剂和人工色素,以延长保质期和增强口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超加工食品的高摄入与多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高风险存在密切联系。乳化剂是加工和包装食品中最常用的添加剂之一,如蛋糕、酸奶、冰淇淋、巧克力棒、面包、人造黄油等。这些乳化剂包括脂肪酸的脂肪酸单甘油酯、脂肪酸双甘油酯、卡拉胶等。尽管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多种功能,但其健康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乳化剂可能会影响肠道健康,导致肠道炎症和代谢紊乱。特别是过量摄入乳化剂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近日,一篇发表于《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法国研究表明,膳食中乳化剂的摄入量与普通人群2型糖尿病的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该研究共纳入10万多名成年人,平均年龄为43岁。研究每6个月随访一次受试者的饮食情况,随访持续了14年。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056例糖尿病病例出现。结果显示,长期摄入乳化剂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具体发现:每日摄入卡拉胶每增加100mg,风险增加3%;每日摄入磷酸三钾每增加500mg,风险增加15%;每日摄入脂肪酸单甘油酯、双甘油酯和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每增加100mg,风险增加4%;每日摄入柠檬酸钠每增加500mg,风险增加4%;每日摄入瓜尔胶每增加500mg,风险增加11%;每日摄入阿拉伯胶每增加1000mg,风险增加3%;每日摄入黄原胶每增加500mg,风险增加8%。因此,糖友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超加工食品中乳化剂的使用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为了降低2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建议糖友们减少对含有大量乳化剂的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选择更健康、天然的食品选项。选择食物的小技巧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尽量减少或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超加工食品,如糖果、软饮料、速食面、薯片和加工肉类。这些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乳化剂和其他添加剂,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注意食品标签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关注乳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的含量。避免选择含有高量卡拉胶、磷酸三钾、脂肪酸单甘油酯、双甘油酯、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柠檬酸钠、瓜尔胶、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食品。选择天然、未加工或少加工的食品尽量选择天然、未加工或少加工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这类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通常不含或含有很少的添加剂,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自制食品尝试自制食品,如自制面包、酸奶和甜点,以控制所用的成分和添加剂。自制食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乳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确保食物更健康。选择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缓糖分吸收。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即使是健康的食物,也要注意适量摄入。合理控制每餐的食物份量,避免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帮助稳定血糖水平。避免空腹摄入高糖高脂食品空腹摄入高糖、高脂食品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剧烈波动。建议糖友们在进食这类食物前,搭配一些高纤维和高蛋白的食物,如蔬菜、瘦肉或豆类,以减缓糖分吸收速度。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可以实时提供血糖变化数据,每吃一口都知道血糖数值的变化,从而帮助糖友们更精准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对自己血糖影响较小的食物。参考文献:[1]Salame C, Javaux G, Sellem L, Viennois E, de Edelenyi FS, Agaësse C, De Sa A, Huybrechts I, Pierre F, Coumoul X, Julia C, Kesse-Guyot E, Allès B, Fezeu LK, Hercberg S, Deschasaux-Tanguy M, Cosson E, Tatulashvili S, Chassaing B, Srour B, Touvier M. Food additive emulsifiers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May;12(5):339-349. doi: 10.1016/S2213-8587(24)00086-X.
重磅!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25年糖尿病病史患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引起,导致高血糖。这种疾病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通常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包括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两者兼备,导致机体无法有效利用和储存血糖。有些糖友还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我国有超1.4亿人患糖尿病。2024年4月30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在医学顶刊Cell Discovery《细胞发现》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利用个性化的内胚层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组织,治疗患有胰岛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这个研究可来头不小!首次在国际上成功报道了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了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患者。这项技术的突破可以说为糖尿病治疗领域带来新的希望!来源://doi.org/10.1038/s41421-024-00662-3研究人员利用患者血液PBMC重编程为自体iPSC细胞,并使用国际首创技术使之转变为“种子细胞”即内胚层干细胞(Endoderm stem cell,EnSC)培育出了体外再造胰岛组织(E-islet),然后将这些体外再造胰岛组织移植到了患有2型糖尿病且胰岛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该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史长达25年的59岁男性,并发展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017年6月该患者出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并接受肾移植。但由于其胰岛功能几乎衰竭,患者需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存在极大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风险!]移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没有出现肿瘤形成等严重副作用。自体胰岛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简要流程具体来说,患者接受E-胰岛移植后,血糖控制逐渐改善。通过动态血糖仪监测显示,严格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TR)从术前的57%逐渐上升到32周时恢复到99%以上(TITR值越高越好)。严重高血糖(> 13.9 mmol/L)和严重低血糖(<3.9 mmol/L)在术后两周内完全消失。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异度从术前的5.50 mmol/L 下降到32周的 1.6 mmol/L。受试者血糖指标的变化研究人员表示,患者的关键指标如空腹及餐后C肽明显提高,由此也可证明胰岛功能有效恢复。随访显示,患者肾脏功能正常,移植物耐受性良好,无肿瘤形成或严重不良事件。这是首次使用自体衍生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体组织替代疗法。未来研究团队将聚焦干细胞来源再生胰岛组织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开发无需免疫抑制的“通用型”再生胰岛组织,从而为广大长期依赖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愈疗法。参考文献[1]Wu, J., Li, T., Guo, M. et al. 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 Cell Discov 10, 45 (2024).//doi.org/10.1038/s41421-024-00662-3
糖尿病的“祸根”被发现,不是糖,强调:4类食物最好别往嘴里塞
谈到糖尿病,很多人认为是吃糖引起的,毕竟这个病名字中就带“糖”,因此很多朋友第一反应也是:“这个病是吃糖导致的,得了病也不能多吃糖”。实际上,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里的“糖”指的是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糖中糖是同一种成分。而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说的吃糖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糖,一般是蔗糖,如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广义“糖”说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乳糖等)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简单的说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吃的水果,牛奶,米饭面条根茎类蔬菜等富含淀粉的食物都属于“糖”的范畴。这些所有的“糖”被人体吸收的速度不一样,但最终都是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现如今患上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和吃糖有关系,所以平时都会尽量避免吃太多甜食。但其实糖尿病的“祸根”并不仅仅是糖,糖尿病并不是单纯由吃糖引起的,进食过多的糖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还有其他一些食物也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症状。下面就来看看这常见的四类食物,大伙最好别往嘴里塞哦!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快餐是现代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中的高热量、高脂肪成分却可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不良影响。这类食物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长期食用还可能引发肥胖、高血压等并发症。高糖饮料饮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非常方便的补充水分的方式,但其中的高糖成分却可能加重糖尿病症状。高糖饮料会迅速提高血糖水平,而高盐则可能导致水肿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无糖或低糖、低盐的饮品来替代。加工肉制品加工肉制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防腐剂,长期食用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加工肉制品中的脂肪含量也比较高,容易导致肥胖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高糖、高油烘焙食品烘焙食品虽然美味,但其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和油脂,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低糖低油的健康烘焙食品,以减少对身体的负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糖尿病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食物摄入,避免过量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尽量选择高纤维、低糖、低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注意荤素搭配,保持饮食均衡。大家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同时,糖友们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状态也很重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晚7-9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虑紧张,有助于减少身体内分泌失调,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吸烟和酗酒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要尽量戒烟限酒,保持身体健康。总之,糖尿病并不是简单地与吃糖有关,还与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所以,病患者最好注意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快餐、高盐高糖饮料、加工肉制品和高糖高油烘焙食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大家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和情绪状态,远离烟酒等不良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饮食结构,远离糖尿病的“祸根”,让身体更加健康!
最新研究!空腹血糖控制在这个范围,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最低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2015年病患人数高达1.096亿人,13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果不加干预,2040年我国患者数量将上升至1.54亿。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死因素是心血管并发症,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糖尿病全因死亡的50.45%!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能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具体来说,空腹血糖值可以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用以评估头天晚上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空腹血糖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理想的血糖水平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空腹血糖异常更敏感,因此控制空腹血糖对预防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事件至关重要!近日,一项发表于J Diabetes Investig的中国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值在5.50 ~ 7.50 mmol/L范围内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最低;而空腹血糖<4.50 mmol/L或>11.50 mmol/L时,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来源:DOI: 10.1111/jdi.14196具体来说,研究共纳入了59030名来自中国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根据他们最初的血糖水平将他们分成了9组。研究发现,空腹血糖水平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就像一个"J"型曲线一样。图1 A全因死亡率(根据基线空腹血糖水平按未控制的危险因素分层<2)、B全因死亡率(根据基线空腹血糖水平按未控制的危险因素分层≥2)、心血管事件C(根据基线空腹血糖水平按未控制的危险因素分层<2)、D(根据基线空腹血糖水平按未控制的危险因素分层≥2)相关最低危险点分别为7.14、7.40、7.03和7.43 mmol/L在研究期间,共有5637人死亡,4904人发生了心血管疾病事件。其中,空腹血糖<4.50 mmol/L或高于11.50 mmol/L时,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而最佳的空腹血糖范围是在5.50 ~ 7.50 mmol/L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患者的风险最低。此外,研究还发现,如果患者有两个或更多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他们的最佳空腹血糖水平会比风险因素较少的患者要高。6.1、7.8、11.1这几个数值,需注意!糖尿病前期是指个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阶段。也就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状态,如果不干预,可能很快发展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糖尿病前期:>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糖尿病诊断标准:>11.1空腹血糖:≥7 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随机血糖(任意一个时间点的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如何保持空腹血糖稳定?规律饮食分配饮食:将每日的食物分为多个小份,每隔3至4小时进食一次,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控制碳水化合物: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以控制血糖的上升速度。控制脂肪和蛋白质:减少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适量运动定期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分段运动:在一天中分散进行短时间的运动,例如每天多次走楼梯、做家务等。定时监测自我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自我监测血糖水平,尤其是在餐前、餐后和运动前后。目前动态血糖监测( CGM)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都可以有效评估血糖波动程度。与SMBG相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CGM技术在提供即时葡萄糖信息的同时还可提供高、低血糖预警以及报警功能,协助医生及患者进行即时血糖调节。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CGM指导下进行血糖管理,可以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下降幅度与CGM的使用频率呈正相关,即经常性进行实时CGM,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记录数据:记录每天的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结果,以便追踪变化并与医生分享。保持体重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过度肥胖,因为体重的增加可能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应激应对压力: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或放松练习,以减轻应激对血糖的影响。遵医嘱服药按时服药:严格按照医生或糖尿病教育者的建议,按时服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参考文献:[1]Wang L, Zhang W, Dai J, Deng Q, Yan Y, Liu Q. Association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older Chinese diabetes patient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J Diabetes Investig. 2024 Apr 9. doi: 10.1111/jdi.14196. Epub ahead of print.
这4种“伪粗粮”,糖友们别再买了,升血糖特别快!
60岁的周先生最近在超市买了2大罐燕麦饼干,准备当早餐吃,因为老伴跟女儿出门旅游去了,家里没人做饭吃,午餐还好解决,可以跟自己伙伴出门去吃,但是早餐就不方便了。于是他打算早上吃燕麦饼干和牛奶,他心想:听说燕麦对血糖好,燕麦饼干应该也还不错吧。就这样在家里吃了2周燕麦饼干,没想到血糖噌噌上涨,老伴回来后急忙把剩下的半罐饼干没收了。原来周先生吃的燕麦饼干含糖量十分高,配料表靠前的就是精细的小麦粉和白砂糖,难怪血糖飙升这么快,家庭医生告诉他们,平常的时候不要简单只要食品表面的描述,市面上很多食品都打着养生的名头,实质上长期食用对健康也无太多的好处。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明白自己的血糖控制首要的就要管控好主食,患上糖尿病后,很多糖友的主食都换上了粗粮,因为粗粮的升糖速度没细粮高,而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日常大多数情况下食用的基本都是精细的主食。粗粮是指未去壳、未精磨的谷物,它们通常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然而,在市场上有一些被称为“伪粗粮”的食物,它们可能并非如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所想的那样健康。这4种“伪粗粮”,糖友们日常生活要留心:玉米片玉米片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因为它们方便且味道可口。然而,所谓的玉米片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而且它们的纤维含量较低。这意味着食用后血糖水平会急剧上升,而且它们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应。如果你想享受玉米的好处,最好选择新鲜的玉米或用它们制作健康的玉米食品。大麦片大麦片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健康的早餐选择,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纤维和营养。然而,某些品牌的大麦片被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人工色素,这使其变得高糖且不健康。在购买大麦片时,请务必查看食品标签,并选择不含糖或低糖的产品。燕麦饼干燕麦饼干通常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零食选择,因为燕麦本身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然而,一些市售燕麦饼干可能含有过多的脂肪、糖分和添加剂。这些成分会导致血糖迅速攀升,并增加不必要的热量摄入。在选购燕麦饼干时,请选择低糖、低脂肪的品牌或尝试自制杂粮饼干。紫薯甜点紫薯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是一种健康的选择。然而,市场上的一些紫薯甜点添加了大量的糖分、糖浆和油脂,使其变得高糖高脂且高热量。频繁食用这些甜点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加重身体的负担。如果想要享受紫薯的营养,最好选择蒸、煮或烤制的方式。大家在外购买粗粮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食品标签并避免加工过的产品。与此同时,均衡饮食,合理摄入各种谷物和其他食物,才能从中获取最大的营养价值。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主食的时候也要格外留心,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全谷物:全谷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营养,有助于稳定血糖。包括糙米、全麦面包、全麦面粉、燕麦、全麦麦片等。与精致谷类相比,全谷类食物消化更慢,使血糖上升更为缓慢。▍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合理的做法是根据个人的情况,控制主食的分量和种类,并搭配其他营养物质。▍稳定血糖的搭配:将主食与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一起搭配,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减少血糖的剧烈波动。例如,在主食中加入一些健康蛋白质和脂肪,如鱼肉、鸡肉、豆类、坚果和橄榄油。▍控制食用量和餐前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食用量和监测餐前血糖非常重要。通过测量血糖水平,可以了解不同主食对血糖的影响,并根据个人状况调整饮食。▍选择低GI食物:低GI(血糖指数)食物会使血糖缓慢上升,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一些低GI食物包括全麦食物、燕麦、混合谷物、豆类、非淀粉类蔬菜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十分关键,日常监测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监测血糖水平,病人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也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提早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以保持血糖在稳定的范围内。大家可以佩戴动态血糖仪,了解自己进食后血糖的变化趋势,帮助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更全面地管控血糖。日常监测血糖通过建立监测习惯,患者朋友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朋友也可以多跟医生和营养师密切合作,制定合适的监测计划,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药物及运动方案,有助于控制糖尿病并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
什么时候开始服用维生素B12?吃多长时间?很多糖友可能还不知道
60岁的赵阿姨患糖尿病10年了,在刚开始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还是经常去医院做复查的,平常生活中赵阿姨也喜欢刷一些糖尿病的科普小视频,大都是关于饮食的。因为赵阿姨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早年间,她在饮食上十分重视,大部分都是以素食为主,平常也基本不吃肉类食物,但后来不知怎么的,有一天突然去医院做身体检查,检查出血糖偏高。后来就是常年的配合医生的方案进行控糖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上适度运动,赵阿姨的血糖水平还是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赵阿姨心态也很好,就正常按医生的药物吃,没定期去医院复查。但是近来,赵阿姨经常反复发生头晕乏力,手脚麻木的情况,家里人急忙带着她去看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后,发现其实赵阿姨的血糖控制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血压情况也十分正常。但医生发现她的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小于50μμg/L,而正常的取值范围应该在100-300μμg/L之间,所以医生判定刘阿姨的这些异常症状与她平时饮食及用药有关,需要适当的补充维生素B12。那么,糖尿病人什么时候开始服用维生素B12?吃多长时间?关于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是唯一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12有啥用呢?它的功能可不少,主要是参与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可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等。维生素B12虽然参与机体活动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此类维生素多存在于动物内脏、肉蛋类食物中。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与一般健康人群相比是偏低的,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一般在饮食上多有忌口,特别是对肉类、蛋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不足,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是纯素食主义,因此导致营养性维生素B12缺乏。另外,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维生素B12水平。如何补充维生素B12但在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B12这个问题上,现在通用的就是两种,均衡饮食摄入以及服用维生素B12补充剂。▍ 饮食调理 对于饮食结构失衡的患者朋友来说,如果确诊了维生素B12不足,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治疗,比如对于长期素食主义者,要多补充肉类,蛋类及奶制品,注意控制总体食物热量,需要重视的是,不吃肉对控制血糖基本没啥帮助,大家要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走入饮食误区。对于无法大量吃肉的患者,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改善饮食结构。▍口服补充剂对于一些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朋友,不仅要重视饮食结构调整,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B12,这种方式能更快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同时如果维生素B12已经达到严重缺乏的程度,这个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注射剂补充。当然,具体的补充方式及剂量都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定。用药后也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体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以防过量补充,对于长期吃降糖药的患者,最好定期做相关检查,维生素B12缺乏的认知度还是较低的,以免大家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如已出现不适病症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征求医生的指导意见科学用药。

糖友沙龙

北京站

北京站

广州站

广州站

长沙站

长沙站